[服務項目]主題: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泡沫混 ... 發布者: 泡沫混凝土施工
07/12/2018
Visit:19 ,Today:1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泡沫混凝土施工
上海平杜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施工與一體的:輕質發泡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施工,泡沫輕質土,輕集料混凝土,發泡混凝土等建筑輕質材料廠家,在該行業已從事多年,深受客商一致好評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來源于自身的固有特性,其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顆粒形狀、顆粒級配和石粉含量三個方面——泡沫混凝土施工公司來為大家娓娓道來:
1、顆粒形狀的影響
相對天然形成的河砂而言,機制砂是由巖石破碎而成。在配制混凝土時,由于機制砂顆粒表面粗糙,棱角多,在與水泥漿結合時,有助于提高二者之間的粘結力,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體積穩定性;同時也正因為機制砂顆粒的棱角性、表面粗糙性,使其堆積密度較小,空隙率較大,拌合時需要更多的漿體材料來填充包裹,在保證水灰比不變的條件下,要達到相同的工作性,則需要額外補充相應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否則易導致混凝土離析泌水,影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工作性,造成施工困難,強度也難以保證。因此,機制砂顆粒形狀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主要是增大了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在配制相同強度等級、工作性的混凝土時,機制砂混凝土的膠材總量和用水量宜在天然河砂混凝土膠材總量和用水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才能達到相同的性能效果。
2、顆粒級配的影響
砂的顆粒級配是指不同粒徑的砂粒相互搭配的數量比例,它是衡量砂的內在品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砂的粗細程度可用細度模數表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都將砂按細度模數分為粗、中、細三種規格,粗:3.7~3.1;中:3.0~2.3;細:2.2~1.6。雖然細度模數不能全面地反映砂的顆粒級配真實情況,但能夠表征其各級粒徑組分合成后總的粗細程度。機制砂顆粒級配的至大特點就是由“兩頭多,中間少”的粒徑組分構成,導致級配非優,細度模數偏大。在配制混凝土(泡沫輕質土)時,為了解決機制砂“中間少”的顆粒數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適當地提高砂率來彌補“中間少”的顆粒不足,以保證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然面,一些項目工地攪拌站把提高砂率作為了一種常態化,認為砂率越高越容易施工澆注,甚至將C30以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率提高到60%以上。過度提高砂率,雖然保證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但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兒性能影響很大。砂率過大,一方面增大了砂的空隙需要更多的水泥漿去填充包裹,同時又意味著粗集料的用量就要相對減少,粗集料在混凝土中起著支承骨架的作用,是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核心力量,在水膠比一定的條件下,粗集料用量越少,強度就會越低;另一方面,砂率過大會增加預拌混凝土的早期收縮,易出現塑性開裂,特別是在炎熱夏季表現的更為突出,對混凝土的長期耐久性產生不利影響。
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水膠比、單位用水量和砂率是重要的三大指標。砂率是指細集料占粗、細集料總量的百分率。砂率的大小將影響著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工作性,通常砂率每增大1%,混凝土坍落度增大20mm,相應的粗集料用量也就減少1%。在配制機制混凝土需要增大砂率時,應將機制砂中粒徑大于4.75mm的顆粒質量計入到粗集料中,以彌補因砂率增大粗集料相應減少的不足。在機制砂混凝土中摻入一定比例數量的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用量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好方法,一是可以改善機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其工作性;二是可以解決機制砂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后期強度低的問題,從而提高其耐久性。所以,在機制砂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粉煤灰,不僅能夠節約水泥,降低成本,還能對機制砂混凝土性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3、石粉含量的影響
機制砂中的石粉礦物組成與化學成份與母巖完全相同。由于國內機制砂生產現狀和技術管理水平,生產出的成品機制砂的石粉含量有時會超出了GB/T 14684-2011《建設用砂》規定的限值。降低機制砂石灰含量,一方面要改變生產工藝增加費用提高了制砂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機制砂的全面推廣應用。(發泡混凝土)因此,國內許多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都以石粉為對象,研究機制砂石粉含量對混凝性能的影響。綜合研究結果表明,適量的石粉可以起到完善機制砂的級配、增加漿體數量和填充顆粒空隙的作用,改善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其強度和耐久性能。但過量的石粉,使其比表面積增大,吸附大量的水分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變差,其強度和耐久性能也隨之降低。因此,機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在適量與過量之間存在一個臨界值,當石粉含量小于臨界值時,說明機制砂混凝性能是可控的;超過臨界值時,可控性將大大的降低。因此,許多研究者認為C50以下混凝土的石粉含量應控制在15%以下,C50及以上混凝土的石粉含量控制在10%以下較為適宜,且強度等級越高,控制石粉含量越小。
在機制砂生產中,可能由于母巖夾帶或受周圍泥土的污染,在機制砂石粉中混入一定量的泥粉,導致石粉性質與母巖發生了變異。雖然石粉和泥粉都在0.075mm粒徑之下,但他們的細度相差較大。泥粉粒徑大多小于0.016mm,而石粉粒徑大多在0.016~0.075mm之間。當石粉中含有泥粉時,泥粉吸附在砂的表面,一方面阻礙水泥漿與砂的粘結,另一方面對外加劑有強大地吸附作用,降低了外加劑減水增強的性能。而適量的石粉可填充水泥和砂之間的空隙,使機制砂的級配得到一定的改善,起到微滾珠的潤滑作用,使集料顆粒間的摩擦減小,從而提高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若石粉過量,就會在水泥石中或界面過渡區呈現出游離態的石粉,從而降低機制砂混凝土性能。因此,在使用機制砂配制混凝土時,除對機制砂進行常規性能檢驗外,還必對其石粉含量進行吸附性能的檢驗,即亞甲藍(MB)值的測定。當(MB)值
www.pingdujc.cn
最后更新: 2018-07-12 16: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