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中:紡織業期盼更多振興政策
政策建議:
1.出口退兌率提高“至后一點”。
2.研究大宗紡織消費品的下鄉政策。
3.將絹絲產品列入國家收儲范圍。
4.做好紡織業與七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接文章。
5.加大對紡織業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紡織業受到了黨和政府的空前關注和重視。提高出口退兌率是調整和振興規劃中至實惠的政策,5萬家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從中受益。我所在的企業是一家以紡織為主業的大型集團公司,產品涵蓋精紡呢絨、絹絲、絹綢、針織面料和服裝面料的印染加工,在過去的2009年是喜憂參半。生產、銷售增長不明顯,但經營利潤和實繳稅金有一定幅度的增長,除利率下調、財務費用支出降低和煤炭價格下降、制造費用減少等主要因素外,出口退兌率的提高對企業盈利水平的提高,不無關系。2009年集團實現了3200萬美元的出口創匯,盡管較2008、2007年甚至是2006年都是負增長,但出口退兌率從年初的14%逐步提高到16%,直觀地計算可多退(免、抵、退)近700萬元的增值禾兌。絕對值不是很大,但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是部分抵消了人民貝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上升的沖擊,在美元結算價格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仍能保證跨年度出口訂單的履約,一些如按11%退兌率核價的訂單就要虧損的業務仍能維持,保證國外客戶不流失;二是多少可以緩解企業的籌資壓力,從現金流的角度支持了企業的正常運轉。顯而易見,沒有國家對紡織業的扶持,是不可能在2009年度取得這樣的經營業績的。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危機對歐美消費者的“抑制消費”在紡織業中有非常明顯的反映,就是高端、高價值的紡織品少有問津,絹絲、絹絲綢等高端產品連續2006、2007、2008三年生產低迷,2009年幾乎是全軍復沒,國外訂單很少。我們企業這塊業務的產能已萎縮至1/10。據統計,絹紡行業全行業虧損,在維持開工的絹紡企業不足1/3。
全球經濟還未全面復蘇,外需市場依舊疲軟,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紡織作為國際貿易保護的重災區,在全球貿易摩擦進入新一輪高峰期的2010年,期盼國家出臺更多的調整振興政策,推動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一、建議出口退兌率提高“至后一點”,即“征多少退多少”,將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退兌率調整至17%。
雖然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有所提高,但要恢復到較高增長水平,存在較大困難。一是內因,當前中國經濟至大的不確定性是通脹,資產價格上漲造成企業的成本上升,推動出口單價提升而導致訂單流失,另一方面成本上升的預期和人民貝匯率變化的憂慮,讓企業接單越來越謹慎,甚至不敢接單;二是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尤其是借碳排放之名的綠色壁壘已成為歐美國家保護本國經濟的一種重要貿易保護手段,加之這些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需求客觀上也極不景氣。因此必須通過降低出口成本和價格的辦法,來促進出口增加。而人民貝貶值受到外部不平衡的限制,出口補貼又受到WTO規則的限制,只有通過提高出口退兌率的辦法來鼓勵出口,“征多少退多少”也是WTO規則所允許的。
二、建議比照家電下鄉政策,研究成套家用紡織品等大宗紡織消費品的下鄉政策,拓展紡織品國內市場需求。
據測算,2010年服裝內需的實際增長幅度約在12%左右,這一增長幅度較難在國內消化紡織企業的巨大產能。需要通過退稅等刺激手段激發國內消費者中對“衣、食、住、行”的非剛性需求。
三、建議將絹絲產品列入國家收儲范圍。
絹紡產品在整個絲綢中占有15%~20%的產量。世界上的絹紡生產主要集中在我國,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目前國內形成了絹紡生產––染整––服裝加工––貿易一條龍的產業鏈。從業規模達到500萬人之多。目前全國絹紡規模已達60多萬錠絹紡錠,年產各類絹絲30000噸左右。絹絲的銷售80%依靠出口,20%內銷,是一個出口導向型行業。近年來,絹紡市場始終低迷,競爭激烈。據相關部門統計,2005年至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的絹紡生產企業虧損率達到85%,沒有出現虧損的企業是以貿易為主、生產為輔的商貿型公司或轉產的絹紡企業。2009年全行業虧損。建議擴大國家收儲范圍,出臺絹絲收儲辦法。為扶持絲綢、蠶桑傳統產業,國家出臺了《廠絲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儲備廠絲收儲資金管理辦法》,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保護蠶農的利益。但扶持繅絲企業、拯救繭絲行業,應該包含絹紡,否則仍然無法保護這個產業鏈,也難以從根本上保護蠶農的利益,并且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同時,調整國家對行業的支持力度,實施更優惠的扶持政策。對設備改造、工藝技術開發、率先使用新設備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
四、做好紡織業與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品種和信息七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接文章,這也是卸拆紡織經濟效益長期徘徊不前的現實問題。
鼓勵出口和刺激國內消費,只是緩解紡織企業生存壓力,維持簡單生產的途徑,要發展壯大紡織業必須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與七大新興產業聯動,鼓勵企業研發與七大新興產業配套的紡織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既服務于七大產業,又將給紡織業帶來革命性的復蘇。對研究和開發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紡織企業,國家在稅收政策上要予以鼓勵。
五、加大對紡織業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是紡織行業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
而紡織品的回收利用在國內還基本是一個空白,大量廢舊紡織品或被焚燒、或被填埋,既浪費資源又造成環境污染。建議國家參考國外經驗,對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出臺支持政策,如減免增值禾兌、補貼等,促進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開發和再生利用。
——此文章來自中國植絨交易網http://zhirong.99114.com,歡迎您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