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信息]主題:cubase5后期教程 發布者:新迪杰 胡秀偉
08/21/2013
Visit:1033 ,Today:1
Cubase5后期縮混全教程詳細講解
Cubase5后期縮混全教程詳細講解
一·縮混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由至少一件樂器的獨奏或多件樂器的合奏產生的,在聽音樂的時候我們都是從耳機、音響中來聽,這些聽到的聲音就是音頻。也有另一種情況,我們去聽現場音樂會,樂手歌手都是現場即興地演出真實地彈奏著樂器氣氛相當地熱烈。那么這與從耳機、音響中聽到mp3、CD性質一樣嗎?不要認為這是現場演出就與放在CD里、硬盤中的音樂不一樣了,其實它們都是經過電子設備的功放由音箱播送出來的,都屬于再生音樂。
真正的原聲音樂是在草坪上我們彈著吉他唱著歌,是學校排練廳里學生們演出前的合唱,是夜班更深你睡不著聽到的遠處孤獨的人獨自吹奏的簫聲。這些才是未加修飾的真正的原聲音樂。它們自由、無拘無束充滿至完美的立體聲效果,因為它們不需要從耳機、喇叭、音響中播出我們就可以聽得到。 那么可以這么講我們所接觸到的音樂幾乎全是含有電子成分的再生音樂,只要它們是經過揚聲器播出的。好!我們制作的音樂至后也要經過揚聲器播出才能成為被別人聽到音樂,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定義,我們制作的音樂都要被裝在耳機、喇叭、音響里面。這就與現實里我們彈奏真樂器完全不同了,我們要謹慎地對待這些裝在耳機、喇叭、音響里面的聲音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自然原聲,稍不注意它們就會走形、相互沖突、被淹沒或是音量太大劈掉。
當一件樂器在演奏的時候我們能很容易的聽清它的演奏,但若是多個樂器同時演奏時就很難聽清每一件樂器的演奏聲部了,除非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有時我們在街上都會聽到一些商家店鋪做店慶、開業典禮去請了一幫小青年樂隊,因為經驗不足演出倒是很賣力但是從音箱播送出他們的演奏確實的是雜亂無章,樂器之間的聲部大的太大小的太小沒了層次。
混縮正是為了調理這些被裝在耳機、喇叭、音響里面的聲音而作的一項工作,目的是讓聽者在一個整體的多聲音、多樂器的環境中盡量地能聽得清每一個聲音每一件樂器的聲部和它們表現出來的距離感,再將各中聲音、樂器間的聲部音量調至至合適以及能讓聽眾在聽音樂的同時給自己建立了一個虛幻的音樂大廳再把自己放進去與那些樂器融于一體,好似親臨演出現場,這便至簡單解釋縮混的說法。
更詳細的則需要牽扯到音頻學里邊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頻率的概念。
我們通常都是用midi來制作音樂,但是midi出來的聲音只是計算機音序軟件控制midi音源的訊號并非真正的音頻。為了得到真正的音頻就必須完成midi之后導出成一軌軌的音頻軌,這就好像是一件一件的樂器,我們把它們放入混音工具里進行調整、潤飾至終能獲得一個各個樂器之間音量比例合理,音樂層次分明,充分顯現樂器特性的多聲部樂器混合音頻,縮混的用途可見并不是可有可無。
那么對于單樂器獨奏是否也要縮混呢?回答是一定得!單樂器獨奏雖然不會產生與其它樂器的相互干擾但利用縮混為其營造立體聲場、增添高音諧波、激勵出原始音頻不明顯卻很重要的某些頻段、壓縮音量過于不均勻的音頻等等,這些都是縮混所起到的作用。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就從縮混的第一步來講起……
二·縮混第一步(取得干音音頻)
干音音頻的獲取有兩種方法,其一是軟音源midi導出,其二是真實樂器或硬音源錄制。現在使用硬音源來做音樂的人很少了,而真樂器錄制需要錄音棚的工作環境才能錄出好的音頻,所以這個條件也不是大家都能用得起的。那么第一種軟音源midi導出的方式就成了很多很多人在用的方法。
這種方法極其簡單,midi工程中你想怎樣去做你的音樂就怎樣去做只是在至后導出音頻的時候要注意幾點:
1~不能有midi聲像、不能有midi混響與屬于midi聲場環境效果器之類的一切信息。
2~midi音源的原始樂器如果立體聲效果良好的話,就將其導出為立體聲,否的話導出為單聲道,在縮混中再為它創造立體聲環境。
3~midi音源自帶的EQ和音色編輯方面的啟音、釋音包絡設置與音軌音量起伏包絡線可以被導出。
4~盡量在midi工程里不要使用同一軌道音色改變信息,若已經用了需要在導出音頻后在混音軟件中將該音頻切割為不同的樂器是不同音頻軌。(這樣做的用意在于在后期混縮中不同的樂器位于一個音頻軌上會使EQ與其它FX效果器調整很麻煩,)
三·縮混第二步(粗略設置聲像與混響發送)
取得了干音頻之后就需導入到混音工具里開始工作了。
通過聲像拉桿按照你做midi時的樂器擺放位置來定位音軌的聲像。
因為干音頻全是不附帶任何聲場環境的音頻,只有立體聲存在,在進入混音播送時會很干沒有空間感。那么先為全局混音發送一個粗略的混響,這個粗略的混響僅僅是臨時效果在縮混過程中我們還要再去調整它。
你的音樂要是流行音樂就用waves的文藝復興混響器,如果是古典管弦樂或是樂器獨奏就使用waves的真實混響器,這兩種不同的混響器都很優秀不次于那些天價的大體積混響器。
發送混響器要將直達音關閉,僅保留混響并且要大,前延時可根據自己想象的房間大小粗略設置,早反射要根據自己音樂的風格選擇是否需要,早反射會讓樂器有更強的聲場縱深定位感而顯得有個性,不過混音不見得一定需要這種個性。
很簡單地為需要發送混響的音軌發送一些混響,不要過大。此時無須顧及樂器的距離感只是能讓樂器濕潤些即可。
四·縮混第三步(壓縮)
壓縮器會讓許多人迷惑不理解它的使用原理,其實簡單地講壓縮和限制是一回事,壓縮的狠了就變成限制,壓限器能讓聲音大小起伏的平均或限制一些聲音不可超過規定的界限。更要注意的是壓限器都有啟音、釋音兩個參數, 此兩個參數可以設置樂器當有了越過閾值的音量后被壓縮和被釋放的時間快慢,并能修飾樂器的音頭使其有沖擊力。
流行音樂中的常規樂器基本都需要壓縮特別是打擊和吉他、貝司,一些點綴類樂器如很短暫的口哨、簧管樂器則無須壓縮,提琴類、弦樂可有選擇的進行輕微壓縮或不壓縮,而銅管樂強奏一定要壓縮。
在古典音樂里都是不用壓縮的以保證原汁原味,除非這個古典管弦樂是用來商業廣告使用 。
壓縮會讓樂器聲音平整但變小,這就需要壓縮器的增益來提高被壓縮后的音量了,但適可而止是提升的標準,提升過了量被壓縮后聲音的噪音也跟著被升高。
壓縮后樂器音量是平整了但就失去了情感上的起伏,若是不需要很有感情起伏的口水歌就無須管它,但要是一首極附有情感得情歌的話,就需要我們動用音軌音量包絡線去手工繪制或錄入自動化音量推子的推動動作為樂器增添情感起伏。
五·縮混第四步(特效效果器)
除了壓縮器這個通用的FX效果器以外就要看你的音樂作品里是否需要特效效果器的使用,特效效果器就是延遲、合唱、鑲邊、回旋、失真、過載等人為改變原有音色的效果器。通常電吉他和自然聲效音色常用這些,但還要依據自己音樂風格來決定是否要用。
延遲是個用途很廣的特效效果器它起到與回聲效果器和混響器的早反射類似效果。有句話說得好“音樂后期制作只要能夠掌握混響、壓縮、延遲、均衡四大樣就能做出好的所混來!”。有的音樂里的樂器或人聲直接用回聲效果器和延遲效果器替代了混響器,但這都是比較前衛的流行音樂或電音音樂,傳統音樂是絕對不能將混響器取代的。
特效效果器的使用極有效果但同時也極有破壞力,它能徹底改變我們作midi時所選的音色,所以當準備用特效效果器的時候靜靜的想想到底為了什么要用它?用它又會起到什么效果和用了它會不會破會了我們在作midi時對這首音樂的整體創意?通常現代流行音樂使用這些特效效果器的較多,而古典嚴肅音樂是不用它們的,顯景配樂也大量使用特效效果器的效果來制作環境氣氛。這一些特效效果器會為你的音樂填色不少但切勿濫用!
六·縮混第五步(均衡器)
縮混至關鍵的一步就是均衡,前者的那些編輯都是外皮上的修飾而EQ均衡卻要給音頻以軀體手術方式作修改了,但先有句話說在前,均衡并非是所有樂器一定要做的!有些自身性質極佳的音色正好被你運用到了極為合適的一首樂曲里的某個樂段或樂句中,而此時這個樂段或樂句中其他樂器根本沒有與這個音色脊抽沖突的現象發生,它的高中低頻都很正常的話那么此時eq過多的調校就是多余得了,不做修改或許只需要高低切就行了。
首先單軌聽某一樂器,在該軌至下方放置頻段檢測儀Frequency觀察這個音頻的活躍頻段在哪個位置,高端與底端截止于哪個位置然后添加EQ放于頻段檢測儀Frequency之上進行低切、高切。通常一件樂器不只是在固定的音域演奏有時在某個樂段會在低聲部,有時在某個樂段又會在高聲部,這樣它的高低切頻段位置要選擇在它整體全部演奏時的高低頻截止處并有所保留余地,或是手邊有一份常規樂器頻率表可參考來做。
然后全局播送音樂開始認真的調校EQ,有的人喜愛先做重要樂器的均衡有的則喜歡按照音樂的順序來依次作EQ調整。均衡工作的重點是對于那些在頻段上有相同段位并音色也相近的樂器例如單簧管與雙簧管,此時就需認真地聽整體播送音樂的同時去調校其中一個樂器的EQ錨點并記住這個錨點的頻點位置,再去對另一個樂器相同頻點位置上的EQ錨點作適當的反向操作,使其不會在同一頻點上的兩樣樂器發生沖突干擾。這項工作非常辛苦乏味需要精細地調校仔細的來聽。因為許多樂器都會共有一些相同的頻段,像鋼琴與吉他,管樂類的長號與圓號,弦樂類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等,但因音色的差異這些雷同的頻段往往會很自然和諧地融合,只須輕微調整或干脆不調整就行。但對于頻段上有相同段位并音色也相近的樂器就要選擇是讓其中哪一個為主哪一個為輔。為主的樂器盡可能盡善盡美的通過EQ修飾它的出彩頻點使其脫穎而出,為輔的樂器則絕對不能與主要樂器爭奪出彩頻,即使我們為了主要樂器而刻意修改次要樂器的頻點讓它變薄或變渾濁也要那么做!
調校EQ的同時要想到該樂器的聲場距離,它離聽者有多遠?在甚么方向的多少度角?然后近的樂器聽起來音量大細節很清晰高頻也較亮,遠的樂器則反之。結合音量推桿和eq一起為樂器營造聲場縱深感是很古老的手法卻很有用!
均衡的調校完全是靠耳朵的經驗來做的,起初初學者可以拿一份常規樂器的頻段表來參閱,到后來就脫離開這張表用自己的感覺來修飾eq。一般的來說為了使樂器有個性,eq會用提升頻點的方法修飾,而為了使樂器更好的溶合于整體音樂中往往會用下落的方式來修飾。Eq的調整切不可過狠,在能保證原有音色的特性的基礎上再去做適量的調整而不可為了調整而調整致使音色完全脫離了原本音的韻味。基本手法是各個頻段上下起伏不過6-8是個穩妥的使用eq的方法,但這得看你的樂器音頻音質怎樣,過于低劣的樂器音頻無論怎樣eq都將是耗費時間精力。
七·縮混第六步(全局發送混響精細調整)
當以上步驟都完工后我們從回到發送混響的調整,這就是為什么在縮混第二步要粗略的設置混響發送的原因。因為那時我們并未作過壓縮、eq、和特效效果器的修飾,那時只是一個混音的毛坯,為了聽覺上不感到厭倦才簡單做發送混響。現在其他的工作都做完了混響的設置就要精細地調整了。
我一直都喜歡用waves的真實混響器,經它而出的聲音極富有立體聲的房中感效果,這是其它FX混響插件所沒有的。但也是因為它太富有房間感的緣故有些音樂不適合使用它比如給露天廣場中搖滾樂隊做的混音或一個大眾化的流行情歌。我總會給我的學生這樣介紹waves的真實混響器,“你想讓你的混音作品別具一格,很有在房子里演奏的個性嗎?那就用真實混響器吧!”。
設置真實混響器要考慮到房間大小,樂隊離聽眾的遠近距離和房間內預延遲的時間以及早反射。這些專用術語可能給初學者帶來不解,還好原廠預置的設置為我們制訂了一些方案可以稍加改動即可為我們工作。
往往遠的樂器混響較大高頻也暗淡輪廓也不清晰,適當地為我們想象中較遠的樂器作加大混響的手法也是拉深距離感的一種但不可過大。還有一點通過混響來使樂器產生深遠的感覺必須是當整體音樂進入安靜的樂段時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否則一個喧鬧地、樂器聲部眾多的、節奏又快速的一個音樂樂段里很難讓一件樂器通過加大混響顯現出它在遙遠的位置演奏著,即使你把混響開打至大也只能給混音帶來的是渾濁。所以通過給一件樂器加大混響來拉遠距離是個有些風險的做法,這個手法適合制作寧靜的環境空間聲效卻不適于制作多聲部同時演奏的音樂高潮段落和喧鬧的搖滾樂。
但是利用混響器的干濕音比例來拉遠拉近樂器卻是一個極好的方法,步驟是給每一軌需要拉伸距離的樂器以插入方式添加一個混響器,完全關閉混響量或留有極少的混響量再把混響時間調至不高于1.1,早反射打開到至大然后一遍播送一遍拖拉干濕音比例拉桿,越干會讓樂器靠前越濕則讓樂器靠后。此技巧在為單軌樂器營造聲場深遠的同時還為樂器添加了有早反射的立體聲環境,非常適合那些由質量不好的軟音源或硬音源獲取的干音聲軌來使用!特別值得推薦。但缺點是若是每一條音軌都要添加一個混響器的話那么計算機資源會耗費很多,讓我們的混音工作變得遲鈍甚至死機。不過可以通過離線編輯手法來作此步。
八·縮混第七步(至后輸出)
至后的步驟就是輸出了,這是混音至后的關口。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就此直接輸出成小樣作品呢?還是混音成成品以后再作母帶或是現在就做了母帶處理。
輸出成小樣作品很簡單的說就是輸出為mp3,方便網路傳送。輸出為混音成品就是wav格式的音頻,日后可以用專做母帶的工具來處理。要是選擇就此直接作母帶的話需要在總輸出的總線上考慮放置諧波激勵、EQ、多段壓縮器以及限制器來至后完善所輸出的音樂。
通常的作法是若整體音樂至后聽起來缺少力度和立體聲像輻射就要用諧波激勵器來激發所缺的成分。若是明顯感覺低頻或中高頻有些不平很可用EQ來至后調校,但頻段錨點的Q值不宜過窄要平滑的升降。若是搖滾、流行歌曲、喧鬧的音樂還要經過多頻段壓縮器作整體壓縮以使音樂能更充分體現平整的全局動態。當至后唯恐整體混音音量會超出0db破裂的話就用限制器限制在0db之下,然后開始輸出吧……
到這里這個教程就完結了,學習混音至為關鍵的是要明白什么才是適合從喇叭里播送的至好的聲音,因為現實中自然界里的聲音都不是經過加工過的自然聲響,它與耳機、音響里播送的聲音是不同的。而我們制作的音樂恰恰是需要由耳機、音響來播送的,這樣你就必須明白從耳機、音響里播送出來的聲音怎樣才算是至好。那么要練就這個基本功就需要用混音經典唱片來鍛煉自己。
另外混音這項技術中耳朵好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們課程里說到的一些eq、壓縮、激勵和混響器的早反射、高頻線性衰減、漫射等這些效果及其細微調整即使是你的耳朵特別好也不一定能明確地聽出來,因為它們應該是被感覺得到而不是直接能聽到的效果,所以混音微妙神秘就在于此。積累經驗,效仿優秀混音工程,不懂就問老師,勤動手多動腦是可以學得好縮混技術的!
至后說明一點,每個老師的混音方法都不一樣,課程講解也會各有千秋,這個老師所說的不可用的手法在另一位老師眼里卻是可用的這很正常沒有甚么可懷疑的,關鍵是至終出來的混音結果好就行。
新迪杰
新迪杰編曲培訓中心
www.001dj.com
最后更新: 2013-08-21 16: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