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信息]主題: “稅優”養活大批A股績差公司 ... 發布者: 漆林
12/30/2011
Visit:37 ,Today:1
“稅優”養活大批A股績差公司
上市公司“吃稅增利”已引起各方關注。
根據昨日審計署網站公布的消息,武漢東湖高新(600133)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湖高新,600133)在2011年初,被審計署發現在實際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下,違規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德禾兌減免1774.4萬元。
東湖高新并非個案。
在2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打著“高新技術”等旗幟享受著比企業角營業務利潤還高的所德禾兌優惠的,不勝枚舉。眾所周知,稅收來自于各類民間納稅人,而現在卻成為各級政府送給“關系戶”們的年終大哩。
審計署信息顯示,東湖高新已于今年6月17日補繳了2008年和2009年所德禾兌稅款1774.4萬元、滯納金490.27萬元,共計2264.67萬元。
國內高新企業所德禾兌法規定,高新企業將享受減按15%的優惠稅收政策,這與25%的統一兌率相比,一旦企業取得高新企業認定,享受的稅收優惠就可以直接成為企業的可分配利潤。如中元華電(300018)及下屬子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期間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0.57%、25.31%、19.49%和20.8%。其中,所德禾兌收優惠占當期凈利潤的8.73%、6.87%、7.84%、9.64%。
面對這個巨大的有惑,不少急于做業績的上市公司鋌而走險,在“高新”頭銜上下足了工夫。
近年來各監管部門陸續查出了多家名不符實的“偽高新”。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巨額的補繳稅款和日后無法享受的稅收優惠,無疑是一重創。
比如,精藝股份(002295)在2010年6月發布公告,由于控股子公司精藝萬希在2009年末出現人員變動,導致研發人員占比未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精藝萬希2009年的所德禾兌兌率由15%提高到25%,需補繳579萬元所德禾兌。有分析人士提出,精藝股份可能是我國資本市場出現的首個上市當年因未達資格標準、企業需補稅的案例。
此外,華映科技(000536)(000536)、星星科技(300256)等數家上市公司也由于人員指標或科研人員比例未達到高新企業認定標準等,至終被追繳稅款。
“吃稅增利”股今年失寵
其實,“高新”只是眾多上市公司“吃稅增利”方式中的一種。增值禾兌退稅、出口退稅、所德禾兌、財政補貼優惠等稅收優惠政策,每年都養活著資本市場上相當一部分“不及格”的上市公司。
其中,A股的“不死鳥”ST類個股是至大的“受益者”。為保不退市“金身”,每每在年末時,各級政府的可觀補貼額都會以各種名目贈與ST公司。但是,在今年年末時,期待中ST股的“慣例行情”始終沒出現。不僅如此,在此輪暴跌中,ST股成為領跌先鋒,在本輪A股的暴跌中,ST板塊的跌幅高達30.35%,遠超全部A股23.8%的跌幅。
但補貼依舊在進行。ST天宏(600419)近日就發布公告稱分別收到撥付的社會保障補貼資金720萬元和2011年度生產環節電汽補貼資金180萬元,合計補貼資金為900萬元,對收到上述補貼資金后列入營業外收入。但ST天宏依然在近一個半月之內從12.9元/股下跌至7元/股。
原文鏈接:http://www.shzengzi.cn/neirong.asp?nid=274
www.shzengzi.cn
最后更新: 2011-12-30 1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