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日常膳食的選擇,應該遵循科學營養原理——南通保健
“民以食為天”,科學膳食是人體攝取合理營養、維持健康的基礎。因此作為父母來說,對于嬰幼兒日常膳食的選擇,更加應該遵循科學營養原理而合理搭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沒有好壞之分,但如何選擇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搭配膳食卻存在著合理與否的問題。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關鍵在于平衡”。我國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而寶塔各層的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我們的日常食物可分為以下五類:谷類及薯類、肉蛋魚奶類、豆類和堅果、蔬菜水果及菌藻類、以及純能量食物如植物油、食用糖等。谷類食物位居底層,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活動提供能量;B族維生素對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可維生促進腸胃蠕動、參與細胞的正常生長、參與人體代謝等。膳食纖維可幫助食物消化,并有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
奶類是3歲以下寶寶的主要食物,具有營養成分齊全、容易消化吸收等特點。奶類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2、鈣等。奶類中的脂肪以微脂肪球形式存在,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牛奶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滋補食品,但也有些人一喝牛奶就腸鳴、腹瀉。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牛奶中的糖分主要是乳糖,它是由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個分子的半乳糖組成。消化乳糖必需有乳糖酶,因為嬰幼兒的胃里有很多乳糖酶,所以,消化乳糖是很容易的,一般不會產生腹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糖酶就逐漸減少,到了成年就很少了,有的成年人吃牛奶,因其沒有足夠乳糖酶消化乳糖,所以乳糖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腸道膨脹,蠕動加強,造成腸鳴和腹瀉。
有的嬰兒喝牛奶為什么也能引起腹瀉呢?這是由于嬰兒對牛奶蛋白質過敏造成的。據統計,美國有1%的嬰兒對牛奶過敏。在正常情況下,牛奶中的蛋白質是經過消化分解后吸收的,這樣就消除了動物蛋白的特異域口一般出生后數周內的嬰兒,小腸滲透性較高,因而對牛奶蛋白質能吸收,超過l 周歲的幼兒,也能吸收沒有水解的蛋白質,唯有未滿周歲的嬰兒,常對牛奶蛋白質表現出陽性反應,表現出排斥性—— 即過敏現象,因過敏而發生腸道水腫,腸道內滲出大量水分,蠕動增強。造成腸脹氣,腸鳴和腹瀉。這種狀況在嬰兒6個月時達到高峰。
嬰兒如果患了牛奶過敏癥,要停止喂牛奶、奶粉及煉乳等牛奶制品,以代乳粉、奶糕、糕粉、豆漿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