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加盟]主題: 寬體金線蛭的生態習性 ... 發布者: 山東神農水蛭養殖
12/03/2012
Visit:522 ,Today:1
寬體金線蛭的生態習性
1 生活環境及食性
在自然界中,寬體金線蛭主要分布在石塊較多、底質及岸邊較堅硬和水草、藻類比較豐富的水域,這樣的環境既有利于其吸盤的固著、運動和取食,也有利于隱蔽和 棲息。因此,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固著、隱蔽棲息和食物是構成其分布的3大因素。寬體金線蛭食性主要是吸食無脊椎動物的體液或腐肉,如:蚌類、螺類、 水生昆蟲、蚯蚓及水蚤等,尤其喜食螺蚌,有時也吸食水面或岸邊的腐殖質。而水草、藻類及其它附著物既是寬體金線
蛭隱蔽棲息的附著體,也是螺蚌等的食物和附著、棲息物,兩者共棲一個環境中,并形成食物鏈。近年來的調查發現:同一個水域生活環境的不同,寬體金線蛭的分 布不僅存在著多寡,也存在著暫時性和永久性。山東臨沂辛方河大橋上2~3 km的河段內,底質為巖石和堅硬的黃泥。部分有沖沙淤積,水域內無水革,有部分螺蚌,在1998~2000年的3年間20余次只采集到50余條;在 4.5~5.5km處,水沿右岸流,左岸形成了水位較淺、水草茂盛、底泥20~30cm厚的穩水區,河蚌、螺類非常豐富,寬體金線蛭的數量也多,有一個約 50m2的地方,達50/m2余條,此后的3年中均保持較高的密度。汶河孫隆攔水閘前,
當地采捕者每年5月前后都在上游泄水的第一個午夜后,到周固堤壩水面附近的石砌體上撿水蛭,多的年份達100kg鮮品,以后的時間很少或采不到;上游水草 較多的淺水區,每次采集收獲較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能采到200kg以上的干品。所以,水草、藻類是寬體金線蛭必需的隱蔽、棲息附著物,螺蚌是其永久 性分布的區域。缺乏食物、堅硬的底質岸邊也只能是暫時的。
2 水體條件
1 水深寬體金線蛭的生活及繁殖季節,大都活動在沿岸和淺水區域,除越冬期外,很少在較深的水底出現,它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帶的淺水水生植物上或岸邊的潮濕土壤 及草叢中。這樣便于獲取豐富的營養物質、固著身體和防御敵害。一般認為0.5 m以內的水深,分布較多,除此之外,隨水深的增加,密度依次遞減。但也有例外,2001年在沭河洪瑞攔河壩下,有一水深1.5 m 的穩水區,水中生有大量的馬來眼子菜,在上面附著的蛭體數
量與淺水區沒有差別。
2 溫度寬體金線蛭是變溫動物,溫度的變化對它的影響很大。在秋未冬初,當水溫在10℃以下時,開始停食并陸續鉆入水邊較疏松的土壤中,在蘇魯南地區潛伏深度 在10-25cm,當溫度在5℃以下時進入冬眠狀態。次年開春越冬處的土壤灌水后,水溫穩定在10℃以上時。越冬體便開始出土,當水溫穩定到13℃ 時,大量出土。出土后的個體在水邊草叢或濕潤的淺土穴中活動。水溫穩定到14℃時,蛭體開始交醅,交醅后1個月產卵繭,此時水溫在18℃以上。至適生長水 溫為22~28℃ ,超過30℃時影響生長,高于35℃,表現煩燥或逃跑。水溫突變,蛭體明顯感到不適,溫差過大(超過±5℃),身體局部僵硬,一般應保持在±3℃ 以內。
3 鹽度及pH值 寬體金線蛭是淡水中生活的蛭類,生活在含鹽量較低的淡水湖泊、河流、溝渠、池塘及水田中,水體的含鹽量不超過0.1%,但喜歡含鈣量較高的水。寬體金線蛭 對水體酸堿度的要求比較寬松,在偏酸偏堿的水域皆能發現其個體,但大多分布在pH 6.5~8.5的水域,養殖水體應控制在中性或偏堿性(pH7.0~8.0)為好。
4 溶氧量寬體金線蛭依靠皮膚呼吸,其皮膚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可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離水時,在潮濕的環境中,其表皮腺細胞分泌大量的粘液于身體表 面,結合空中游離的氧再通過擴散作用進入皮膚血管中,這給水蛭的活體運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從近年來的養殖實踐來看,寬體金線蛭在溶氧0.7mg/L以上 的池水中能正常生活,在溶氧1.0 mg/L以上的池水中生長良好。低于0.7 mg/L時,蛭體煩燥不安,不時鉆出水
面,并向池邊轉移,養殖中應保持溶氧在1 mg/L以上。
5 污染隨著工業化程度的進展和城鎮規模的擴大,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自然水域中原產水蛭急劇下降,導致資源總量減少。同時水蛭能大量吸收水體和富集食物中的 農藥殘留,使藥材質量下降。養殖場所應選擇無污染、無農藥殘留的水域;人工養殖應隔斷污染源,引用無污染的井水、河水,避免因水質不適使水蛭大量外逃和死 亡,造成經濟損失。我區鄭旺一養殖戶,誤引了含有大量造紙污水的渠水,水蛭全部死亡。
6 干旱在自然環境中,寬體金線蛭遇到生活的水域于涸時,就蟄伏在泥中,當身體逐漸失去水份時,緊縮身體,同時體表分泌粘液形成繭,將全身包裹起來,度過于旱。
寬體金線蛭的行為習性
1 晝伏夜出
寬體金線蛭除5對眼點外,體表還有許多的光感受器,對光的反應較敏感,具有避光的特性,這種特性決定了它的晝伏夜出的行為習性。日出時它就躲在石塊、土 壤、草叢下潛伏不動;日落后,光線較弱時,它又出來活動,常附在水草等物上或到岸邊的潮濕草叢中活動。白天人為遮光處理后,水蛭體亦能浮出活動。所以人工 養殖時,應將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作適當比例搭配,以避免強光的直射,營造適宜的弱光環境,促進其健
康地生長和發育。有時,無論在自然水域中,還是人工養殖池中都能在白天看到蛭體的活動,特別是游泳狀態,這并非是個體不適宜趨暗避明的規律,而是饑餓迫使它出來尋覓食物的表現,此時,提示我們供給的食物不足。
2 逆流游動
我們在河流橋涵、水閘下面往往看到有多種蛭類頂水游動,特別是個體較大的寬體金線蛭更是顯眼;在人工養殖池中用木棒或其它用具攪動水時,也會有水蛭游來, 這是常見淡水蛭類的共同特點,稱為逆流游動性。它是靠體表的觸覺感受器來判斷微小的水壓、水流和氣壓的變化。利用感知水壓、水流這個特點可誘捕和喂食;利 用在風雨來臨之前,能感知微小氣壓變化迅速爬上岸邊草叢或土壤中躲避的特性,可預知天氣和檢查防逃設施,以
免逃逸。
3 運動方式
寬體金線蛭的體壁肌肉層很發達,它的運動是靠體壁的伸縮和前后吸盤的配合而完成的 其運動方式有3種:游泳、尺蠖式運動和蠕動。游泳運動速度快,適于快速逃離和追逐食物。尺蠖運動和蠕動,是離開水體時在岸上或植物體上及其它附著物上爬行時采用的。后兩者
的共同特點都是靠前后吸盤的交替變換固著移動的,不同點是尺蠖運動較快,蠕動較慢。蠕動適合于縫隙的鉆入和土壤中穿行,尺蠖運動常用來離水快速逃走,尺蠖 運動和蠕動常交替使用。養殖時,防逃設施應主要針對后2種運動方式,這就要求防逃用具要埋到一定深度,通常為0.3m;防逃用具不用質密不透氣的物品,如 磚體、隔離板、塑料膜及編織袋等。這是因為其運動時,靠吸盤的吸著固定后進行的,如果是透氣的物品,由于吸盤不能密閉,就失去了吸附固著的功能,無法逃 跑,常用的有魚花網和防蚊網等密眼網。
0537-6062471
www.sdshuizhi.com
最后更新: 2012-12-03 15:44:43